9月12日上午,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在京西宾馆举行。课题组负责人赵金保教授为主研发的“电动车用高安全性陶瓷隔膜的产业化”荣获“科技创新成果奖”。
省侨联(黄晨)讯:9月12日上午,中国侨联“第五届新侨创新成果交流表彰会”在京西宾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副主席董中原、李卓彬、乔卫、康晓萍等领导为全国363位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表彰的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和创新团队代表颁发了奖牌和证书。福建省共有18位新侨高科技人才和侨资高新技术企业家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美国华侨、福建福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叶元杰,美国华侨、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熊雨前,美国华侨、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美国归侨、福州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张文德,美国归侨、厦门大学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乔,美国归侨、康奥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敬龙,美国归侨、厦门致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庆阁7人荣获“科技创新人才奖”;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金保为主研发的“电动车用高安全性陶瓷隔膜的产业化”、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志东为主研发的“高光效功率型绿光LED芯片制造技术产业化”、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立谋为主研发的“肿瘤个体化基因诊断系列试剂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广为主研发的“蔬菜害虫持续控制”、福建省汉堂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佰兴为主研发的“雷公藤良种繁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谢素原为主研发的“新型富勒烯的合成”6个项目荣获“科技创新成果奖”,我省获该奖数量居全国首位;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孙世刚领导的科研团队、三明华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敏领导的科研团队、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朱建平领导的科研团队、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主任邱栋梁领导的科研团队、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所长许瑞安领导的科研团队荣获“科技创新团队奖”。以上获奖人士来自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侨资企业,多数是国家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层面涵盖计算机、经济学、社会科学、化学化工、现代医学、农业科学、应用物理等多门学科;所拥专利共计100多项,研发成果涉及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数据挖掘、生命科学、节能环保、软件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光伏等诸多领域,并且实用价值突出,多数已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产生了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及推动技术革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活动期间,中国侨联还增聘了一批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辉、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安发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益槐,福建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熊雨前,福建省特种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程璇,“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姚俊峰6位侨界高端人才经省侨联推荐荣膺该职,我省获增聘专家数量为全国最多。这些新任特聘专家都曾获数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或承担着863、973等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是我省以至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
会上,福建省侨联副主席谢小建代表福建省侨联领取了中国侨联颁发的“中国侨界贡献奖评选‘优秀组织工作奖’”;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熊雨前作了题为《做中国人自己的PDF阅读器》的大会交流发言。
林军在表彰会上高度评价了海外高新技术人才及广大新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充分肯定了新侨创新成果交流会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他说,希望广大新侨人才要勇于创新,争当表率,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贡献力量,并要求各级侨联统筹协调,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贡献力量。
福建省侨联十分注重发挥在服务和团结新侨高科技专业人才中的独特载体作用,积极完善侨联系统协助开展联系、沟通、引进、服务海外人才的工作体系。2014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如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北京科学技术博览会新侨创业创新成果展、成立“福建省新侨人才联谊会”、举办首届“闽侨智企对接交流会”、开辟“侨智沙龙”定期互动平台等工作,着力促进人才、项目与资本的对接,推动侨界人才聚集高地建设和侨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通过认真组织开展“中国侨界贡献奖”推荐评选工作,进一步振奋和激发了侨界高新技术人才在参与福建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储备和运用好新侨科技资源、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服务与引导更多的新侨高科技人才以多种形式返闽创新创业、为国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